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江蘇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以推進智慧農業為發展方向,堅持科技創新,廣泛開展對外合作協同創新,成效顯著。“我們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持續擁有核心競爭力,必須持續創新,鼓勵大家以更高標準發展生產,尋找影響生產的制約因素,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臨海分公司負責人在第一屆農業技術創新成果匯報會講話中說。如今臨海分公司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形成全員創新、大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潛心鉆研的微噴旱育秧技術,是機插水稻育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解決了傳統水育秧過程中出現的超秧齡、盤根差、栽后緩苗期長等影響秧苗素質的問題,該技術不僅領跑江蘇農墾,還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節約水資源且環境友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植保無人機飛防憑借其精準、高效、節本的優勢,翱翔在臨海廣褒的農田,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智慧農業引領江蘇農墾科技前沿,智能灌溉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借助電腦、智能手機實現灌溉的遠程控制。北斗導航支持下的小麥無人收獲、機插現場令人震撼;自主研制的振動式水田平整機有效解決了農機作業質量的瓶頸。臨海人在技術創新上充分發揚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
制度創新規范管理。對生產區、大隊實行百分考核,年初由分公司辦公室統一制定管理責任制,年終對各大隊效益、產量、成本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和收入、職級掛鉤,這種制度創新不僅規范了管理,還極大地調動了基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形成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良好局面。
科學創新引領變革。在糧食存儲上的創新——地上籠、風干倉,利用自然立體風干原理,用本倉的通風設施使糧食平均分解成若干層,把地面晾曬立體化,從而達到自然風干的效應。不僅晾曬均勻,而且能快速蒸發水分,有效解決了遇不利天氣場頭糧食運轉不暢問題,充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引發曬場工具變革。
攻堅克難成果豐碩。分公司農業生產水平飛速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推進,農機裝備先進高效,糧食產量連年增加,解決了機插稻田平整度差、秧苗素質不高、場頭糧食運轉不暢等生產上的難題,實現了2016-2018年先進企業三連冠。創新提高了生產力,增加了公司效益,提高了職工收入。正所謂,創新來自于人民,成果惠及于民,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進步助推發展。創新的浪潮,在不斷奔涌;臨海人創新的腳步正大步向前,不斷打造“臨海特色”,不斷增添“臨海元素”,不斷貢獻“臨海智慧”,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的“臨海故事”,努力開創新時代臨海現代農業企業新局面,映射出“美麗臨海幸福家園”的壯麗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