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久久青青热-久久青青视频-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耕耘六十載 拼搏鑄輝煌

作者:發布時間:2020-10-09瀏覽次數:341

——江蘇省臨海農場成立60周年禮贊

一望無垠的碧綠秧田里風機和白鷺比舞,繽紛爛漫的水岸櫻花、十里海棠、油用牡丹花團錦簇;波光粼粼的萬畝魚塘里魚蝦歡欣跳躍,金燦燦的稻田里稻穗散發陣陣芳香……這就是“昔日鹽堿灘,如今米糧倉”的江蘇農墾“稻香村”臨海農場。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在秋風送爽的豐收季節里,臨海農場迎來了六十華誕。60年耕耘開拓,60載拼搏奮進。60年來,幾代臨海人弘揚“艱苦奮斗、勇于奉獻、開拓創新”的江蘇農墾精神,用勤勞和智慧書寫著一段段艱辛而又光榮的奮斗史、發展史。

奮勇拓荒啟序幕1952-1960年)。195211月,農建四師11700多名官兵建立鱸魚港工作站,開啟墾荒建場的序幕。1956年,國營淮海農場臨海分場成立。

奮力創業踏征程1960-1964年)。1960,鹽城地委批準場域組建國營臨海農場、建湖農場、射陽農場,大批公社人員遷移進場。1962年,1416名無錫知青首批插場。建設者們在陸不通車、水不通船,喝咸水、吃粗糧、穿布衣、住草房的極度困境中,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難,艱苦奮斗,向荒灘宣戰,向鹽堿地要糧,先后開挖和疏浚了鱸魚港、喇叭河、六里河、運糧河、三澗河和一批支渠,共50萬土方,開墾荒地3萬畝。

奮斗建設創佳績1965-1979年)。19651月,三場正式合并,定名為國營臨海農場,次年召開第一屆黨代會。1969年江蘇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一團成立。1976年,農場恢復農墾體制,隸屬江蘇農墾局;1979年初,更名為“江蘇省國營臨海農場”。這段時期,農場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期間,南京、鎮江、蘇州、常州等地知青來場,與全場職工一道在鹽堿荒灘上艱苦創業。農場開挖疏浚河道、排河、支渠,建造電力排灌站,農田基本實現灌排配套。通過淋鹽改土、水旱輪作、培肥地力,農場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業機械化、畜牧業和場辦工業、教育事業也迅速發展。

奮發跨越續新篇1980-2000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場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調整產業結構,深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商品糧生產,走農、工、商綜合經營的道路。1980年,全面試行專業承包、聯產獎賠經濟責任制,農場一舉扭虧為盈,摘掉了19年的虧損帽。1986年初,農場實行場長負責制,大力發展農業,二、三產推廣多種承包經營責任制,開展創建雙文明活動,提出“獻身 求實 創新”場風。1988年起,連續多年獲江蘇農墾先進單位,被譽為江蘇農墾“稻香村”。1990年以后,農場一、二、三產同步發展,特種水產養殖形成規模。俱樂部、舞廳、賓館、中小學教學樓、幼兒園、有線電視臺、液化氣站相繼建成,小城鎮建成水泥街道,發展場辦工業;形成“獻身、求實、團結、創新”企業精神。1994年起連續獲鹽城市文明單位稱號,銀月牌粳米、秈米和啤酒大麥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標志。1996年獲省文明單位稱號,當年開始農場農業主要種植三麥和水稻。2008年開始實行“農場牽頭、職工參加”的農業模擬股份制承包種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農田條塊方整、道路成網、排灌暢通,推廣實施水稻機插秧、硬盤播種育秧、土壤耕翻技術,農場成為優質商品糧和良種繁育的基地。

奮進創新譜華章2011至今)。2011年,集團公司推進改革發展,進行資源整合,成立了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與農場實行“以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運作,2018年農場改制為江蘇省臨海農場有限公司。數年來,公司黨委帶領全體職工,推進農場各項事業穩步協調發展。

黨建領航。公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部署,以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集團黨委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黨的組織建設和陣地建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弘揚“敬業奉獻、團結厚德、務實進取、創新發展”新時期企業精神,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推行企業信用管理、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扎實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發展。農業進一步加大基礎建設與科技創新,至2019年全面實現了農田林網化、水渠防滲化、道路硬質化、收種機械化、倉儲標準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100%。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實用型專利證書的糧食存儲風干倉、微噴旱育秧技術、植保無人機飛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智能灌溉、北斗導航支持下的小麥無人收割機和無人插秧機、自主研制的振動式水田平整機,充分彰顯了臨海人的開拓創新精神。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以先進的現代農業生產水平名列江蘇農墾第一方陣。產業發展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尋求科學有效的發展方式;以創新改革為抓手,逐步完成國有農場公司化改造,優化產業結構,培植新興產業。江蘇農墾首個自籌資金補充耕地項目、與國信集團合作的江蘇省農墾首個風電場項目先后順利實施。漁業和林業加快轉型發展,漁業公司持續加強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2015年八千多畝林地收回國有化管理,與南京林業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建成國家級觀賞海棠科技產業園、油用牡丹、紫薇大道、“省櫻花三新工程項目”等項目,生態觀光旅游業與林業產業有效融合發展。在原有漁業“銀城”品牌的基礎上,積極打造“臨海五龍口”綠農園產品品牌。

厚植文化。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策應職工群眾的需求,成功承辦了江蘇農墾第2屆職工趣味運動會、江蘇農墾首屆大麥節。每年與產業發展、傳統節日結合開展各種主題活動,職工文化藝術節、海棠旅游文化節、中國農民豐收節……增強了職工群眾的凝聚力;道德講堂、“厚德臨海人”、志愿者活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軍墾精神;微信公眾號、廣播站、文化墻……各類宣傳,振奮了職工精神面貌。

改善民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區管理日益規范。2019年,精心布局打造的5009公路被射陽縣列為“鶴鄉綠徑”,成為區域生態旅游的新景觀。喇叭河橋改造、河濱公園、職工文化活動廣場、職工危舊房改造、“三線”入地、黨群活動中心、道路拓寬、亮化美化等民生工程建設加快了美麗臨海的建設步伐。

創建文明。農場注重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倡導文明禮儀規范、綠色環保生活。學雷鋒活動、義務獻血、愛心助學、尊老敬老、全民植樹等形式多樣的文明風尚行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彰顯愛心。
    60
年的耕耘開拓,幾代臨海人歷盡艱辛、默默奉獻,建成了以生態農業為主、產業特色明顯、產品品牌獨特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農場先后被評為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農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蘇農墾“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持續榮獲“鹽城市文明單位”稱號,被評定為“江蘇省信用管理示范企業”。

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臨海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和會議精神,在集團公司黨委的領導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江蘇農墾高質量發展“三個一”體系,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揚軍墾文化和新時期企業精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墾行動,為建設“經濟強、產業優、職工富、生態美、農場興”的“美麗臨海、幸福家園”砥礪前行,為江蘇農墾打造中國現代農業航母“江蘇號”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