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越來越多“新血液”活躍在農業創新的大舞臺上,展現奮斗者風采。在臨海農場就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選擇了在外人看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以滿腔熱情投身農業;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成為了一批新時代的“新農人”。
農學有成,為農有情
姜恒鑫是土生土長的臨海人,從小就與土地作伴。父母起早貪黑在田間務農、爺爺頭頂草帽扛著扁擔……這樣的畫面一幀幀定格在他的記憶里,無法忘懷。父親曾經開玩笑地說:“念這么多年書,總不能還像我一樣種地吧。”恰恰是這句話,更激起了他濃厚的鄉土情懷。2022年6月,揚州大學農學院畢業的他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家鄉,成為了臨海分公司18大隊的一名協管員,大隊里有什么工作他都積極主動承擔,“多做一點,就能多學一點,就能進步一點。農業雖然辛苦的,但對于我們農學生來說,學以致用就是最大的成就。”
廣袤鄉土,大有可為
“小左工作可積極了,每天不是在踏田就是在挖溝,要不就是在操作無人機飛防……”讓8大隊隊長朱海兵贊不絕口的小左,叫左元冬,在外打拼多年,2023年回到農場,擔任臨海分公司8大隊協管員一職。午后的陽光下,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左元冬可來不及欣賞這片美景,只見他頭戴安全帽,迅速將無人機調整到位,操控機器開始拋灑肥料。“目前,小麥正陸續起身拔節,施好拔節孕穗肥是當下關鍵環節。晚上干到十一二點也是常有的事,雖說辛苦,但看到麥子健康生長,再苦再累也值得。”說完他嘿嘿一笑,轉身又投入了工作中。
深耕厚植,篤行致遠
丁蝶2022年研究生畢業以后,進入臨海分公司農業中心,成為了一名植保技術員。夏暑高溫期間,每天天剛微亮,戴好風帽、穿上雨靴、帶上白瓷盆、記錄本、取樣袋,一天的工作開始了。查蟲、趕蛾、取樣成為了她的工作常態,農場廣闊的土地上留下了她的足跡,灑下了她的汗水。今年年初,由于工作調動,丁蝶成為了五生產區的技術員,工作更為辛苦,但她不曾抱怨過一句,“我會把田間地頭作為最好的課堂,把親身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在磨礪中壯筋骨、長才干。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糧食增產增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臨海“新農人”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夢想,用真才實學助力農業增收,在臨海的沃土上,以“情系三農、自找苦吃、追求卓越”的精神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誓在農場的土地上“闖出名堂”,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海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