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18大隊的時候,研究生才畢業,雖有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缺乏,在工作中難免感到‘迷茫’。跟著師傅學了幾個月,又歷經了‘三夏’和‘三秋’兩季農忙,很多生產上的事情,我也可以獨立去做了,很有成就感!”近日,剛剛獲評蘇墾農發工會2023年度“青藍工程”優秀徒弟的姜恒鑫這樣向同事們分享自己的“入門”體驗。
原來,為引導新入職的青年員工盡快適應新角色、熟悉新環境、融入新團隊,同時發揮業務骨干的輻射帶動作用,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始終堅持“人才興企”戰略,創新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實現青年員工1年“站穩崗”、2-3年“站好崗”、4-5年“出實績”。結對名單按照“取長補短、幫帶共進”原則,根據工作關系、業務關聯、便于溝通,以及“師父”在不同領域的優勢特長和“徒弟”的短板等實際情況,在雙向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采取“一對一”的形式精準匹配確定的。
姜恒鑫與師父吳勁松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吳勁松沒有過多寒暄,直奔主題:“搞農業的就要多下田,不踏田是不能掌握第一手數據的。干了這么多年農業,‘勤快’這兩個字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希望你也能這樣。”這讓姜恒鑫頓感“壓力山大”。吳勁松管理的大隊綜合成績近三年均居分公司前列,姜恒鑫不敢懈怠,朝著能盡快獨立工作的目標“加速跑”。在踏田調查田間作物長勢和病蟲草害發生情況時,吳勁松手把手的教,他認真的聽、詳細的記,回家后還要再“復盤”再“總結”,如有困惑的難題,自己便記在專門準備的問題本上,繼續“纏著”師父學技藝。吳勁松探索的水稻“濕潤施肥”的施肥方式、“少食多餐”的施肥模式、“藥劑拌肥”的封閉方式等,更是讓姜恒鑫受益匪淺。在師徒倆的共同努力下,18大隊榮獲分公司2023年度優勝大隊二等獎。
“小周剛來的時候白白凈凈的,現在褪去了書生氣,越來越像個種田人了。”5大隊隊長徐洪兵提到的小周,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徒弟——5大隊的研究生協管員周克友。周克友來臨海分公司工作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白凈的皮膚已經在日復一日的踏田中曬成了小麥色。徐洪兵帶徒弟的宗旨是:“帶著他們學,領著他們干。”周克友剛來5大隊的時候,年輕干勁足,工作認真負責,但在管理經驗和統籌協調能力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徐洪兵在處理生產管理中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時,總會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先拿出解決方案,再田頭現場教學,在邊干邊學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
“三夏”“三秋”期間農機作業多,日頭再毒,師徒倆都奔走在田間地頭,嚴查機械作業重點環節。得知小周不知道如何抓水田平整質量,徐洪兵就親自扛锨到田間,從整地前關鍵腰埂的建立、整地時的水層要求、再到整地后如何以水驗平來檢查整地質量,手把手地教小周去做,讓小周從害怕去田間查整地質量慢慢掌握了抓整地的關鍵要領。去年5月初,育秧關鍵期低溫來襲,天氣預報夜里有暗霜,為了預防秧苗受到凍害,師徒倆每天深夜及第二天凌晨打著手電筒到秧池進行噴水護苗。正是有了師徒倆的精心照料,去年5大隊的水稻秧苗素質相比往年更上一層樓。2023年5大隊更是獲得了小麥、水稻單產和周年效益同時位列分公司第一的好成績,榮獲分公司2023年度優勝大隊一等獎。“回顧結對這一年多來的體驗和感受,真的是很欣慰。徒弟善于學習、不怕吃苦、敢于創新,成長更是十分迅速,2023年度還被農發公司工會評為了‘三夏’控本標兵。”提起自己的這位徒弟,徐洪兵眼里滿是驕傲。
春泥護花傳幫帶,青藍攜手展風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員工們在各自師父的帶領呵護下,穩步進入工作狀態,在臨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征程上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