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久久青青热-久久青青视频-国产精品一区欧美激情-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破“堿”生“金”記

作者:陳飛發布時間:2024-11-25瀏覽次數:173

2024年11月初,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順泰生產區萬畝稻田里,金燦燦、沉甸甸的稻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微風過處,金穗翻滾,美不勝收。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射陽鹽場,距黃海僅5公里,因土壤鹽堿化程度高、地勢低洼,一度成為廢棄之地。

敢接“燙手山芋”

2021年11月,臨海分公司與江蘇銀寶集團順泰農場進行戰略合作,在17838畝貧瘠的沿海灘涂上成立了順泰生產區。分公司迅速抽調精兵強將14人組建5個大隊。

“當時,正值冬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田塊卻滿是積水,地勢低洼排不出去?!被叵肫饎偨邮謺r的場景,順泰生產區主任蔡小平仍然心有余悸,“如果小麥錯過播種期,對來年的收成有很大影響!”為搶抓農時,支援順泰農業生產,臨海農場公司黨委動員上百名干部職工趕赴一線,拖著抽水泵一塊田一塊田地排水,在很多無法操作機械的區域,更是水桶、水盆、鐵鍬齊上陣。連續4天每天奮戰近20個小時,終于將積水排出,使得田塊基本滿足小麥種植條件。

“銀寶集團、射陽鄉鎮、周邊農戶都在盯著順泰生產區,就看江蘇農墾能不能啃下這個‘燙手山芋’。”雖然第一場硬仗打贏了,但是問題接踵而至。原順泰農場部分承包戶不愿交田,采取各種方式阻撓秋種;附近漁塘的養殖戶擔心農田排水影響養殖,筑壩封田,不讓排水;田塊建筑垃圾、雜物多、地段高低落差大,機耕作業非常困難……為此,蔡小平帶隊多次走訪相關人員,積極協商處理,并聯系鄉鎮、機耕隊做工作,爭取合作單位銀寶集團協調處理,化解了一場又一場阻礙農業生產的風波。

創新“三改聯動”

“順泰挖出了一個‘大寶貝’!”2022年秋播時,一條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在分公司傳開——原來5大隊在機耕作業中,翻出了一個重達80余斤的大鹽塊——難怪不管如何播種,愣是長不出莊稼。大家深知,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必須同鹽堿作斗爭,在農業生產技術上有所創新突破。經過一段時期踏田調查、對標學習和經驗積累,順泰生產區自創“三改聯動法”(土壤改良、農田改造、農技改進)。

在土壤改良中,生產區針對鹽堿地采取勤灌勤排模式,多次淋鹽洗堿,降低鹽堿度,每年精準定點投放2000多噸有機肥,同時采用土壤深耕、秸稈深埋等方式增厚有機層,利用酸性肥料調節土壤pH值。在農田改造中,針對地塊高低落差大、不平整的情況,生產區大力爭取地方財政支持,調派挖掘機、推土機分隔整地,新建大流量電灌站5個,引入智能灌排系統,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在農技改進方面,生產區因地制宜推廣蘇墾農發先進農業技術,培育選用南粳9108、淮稻5號、揚麥23、淮麥50等耐鹽高產稻麥品種,發揮規?;?、機械化、專業化優勢,狠抓田間管理,提高生產效率。

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順泰生產區出現了喜人變化。3年來,土壤從平均鹽分超過3‰,部分撂荒田塊鹽分100‰,有機質含量僅為5‰,變為平均鹽分降低到1‰,有機質含量10‰,所有田塊均種上了糧食。爭取地方財政資金2700萬元,投入自有資金700萬,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10000畝,排灌配套、旱澇保收。年均畝產從小麥700多斤,水稻1000斤左右,到2023年畝產大小麥破1000斤,水稻1260斤,打破銀寶集團順泰農場歷史記錄,甚至超過周邊耕種多年的農田,實現利潤近800萬元。

誓言“不勝不休”

亮眼數字的背后是順泰生產區全體工作人員的執著堅守。當被問及“為什么大家干勁這么足?”生產區副主任兼3大隊負責人“90后”崔雷鳴脫口而出7個字,擲地有聲——“不勝不休永向前!”

由于順泰生產區基礎設施不健全,全體工作人員辦公、入住都在集裝箱,冬天像冰窟、夏天像蒸籠,夜里風力發電機噪音大,離家遠,吃不好、住不好,加上種植難度大、面積廣,部分人員有失落情緒。為此,生產區管理層想方設法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并積極做好思想工作,讓大家明白外拓合作、鹽堿地開發是江蘇農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所在,使命光榮。同時,為進一步鼓舞士氣,經過時任分公司領導定調和生產區全體人員頭腦風暴,提煉出“不勝不休永向前”的口號,并將這7個大字懸掛在辦公區入口。

光榮使命和鏗鏘誓言讓生產區全體人員增強了自豪感、歸屬感,堅定了埋頭苦干的決心。小麥出苗時,生產區1大隊負責人趙志領每天天不亮就背著鐵鍬下田清溝理墑,一直忙到天黑才肯回來。水稻抽穗期,2大隊負責人陳浩一頭鉆進稻田,彎腰弓背查蟲數小時,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三秋”時節,3大隊負責人崔雷鳴白天工作,晚上看護物資,零下的氣溫、濕漉漉的海風,冰冷刺骨,整夜無眠。4大隊負責人陸鳳兵以隊為家,習慣了全年無休的生活,大年初一還在認真巡田。3年時間里,5大隊負責人沈軍跑遍了大隊每一塊條田的每一個角落,平均每天行走3萬步,磨壞了12雙鞋……

70多年前,農建四師官兵把荒蕪的沿海灘涂當作生產建設的戰場,從蘇墾第一犁到良田百萬畝,從產糧百萬斤到供養百萬人!今天,新時代的江蘇農墾人再次進軍鹽堿荒灘,傳承弘揚農墾精神,推進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