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CCTV-1《晚間新聞》欄目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帶來豐收底氣》為題,聚焦江蘇鹽城射陽縣的“智慧農場”,生動展現了臨海農場“三夏”時節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蓬勃生機與創新實踐。
“三夏”期間,臨海農場一幅充滿科技感的現代農業畫卷在廣袤田間徐徐鋪展。智能農機、設備已然成為農業生產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以科技之力為農業生產按下“加速鍵”,讓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在江蘇農墾智慧農業科技園部署的先進農業智能裝備中,智慧農業全域農情測控系統監測站可實時監測土壤濕度、肥力等情況,氣象站同步收集溫度、降水、光照等環境參數,所有數據實時傳輸至人工智能平臺,為精準農業施策提供數據支撐。
在金黃的麥浪與搖曳的油菜田間,兩臺智能化聯合收割機搭載集成智能化液壓控制與電機驅動技術,快速精準地完成收割、脫粒等工序。一輛無人運糧車通過感應識別,自動規劃最優路線,與收割機無縫對接、協同作業,穩穩地接住卸糧口傾瀉的糧食,整個過程流暢高效,大大減少了人工轉運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智能收割機集成的含雜率、損失率等在線監測系統,如同“智慧大腦”,能夠實時采集、分析作業數據,并將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農機手,提醒其調整作業參數,減少農機手勞動強度,有效提高收割作業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
在平整如鏡的水田里,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憑借厘米級定位精度,插秧機自動規劃出最優插秧路徑,一株株秧苗整齊排列,為田間鋪上一層嶄新的翠綠。作業過程中,栽插深度、行進速度等關鍵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農業平臺,技術人員通過平臺的可視化界面,不僅能遠程監控作業進度,還能根據實際情況精準調度機械,推動農業生產管理實現智能化升級。
在土地平整、作物播種、農田灌溉、植保飛防、糧食收獲……智能農機已深度融入農場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無人化農機的示范使用更是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創新模式與體驗。
“我們通過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智慧農業科技園,吸引社會智慧農業先進裝備企業,共同研究智慧農業技術實施方案。”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總經理王燦明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切實扛起農業強國建設責任,在鄉村振興中展現國有企業應有擔當。”

